登塔觅宋韵,叩门探汉风——仲夏冀中平原高铁之旅记定州古城

定州 更新于:2025-05-16 15:13
  • 我了个擦丫
    登塔寻宋韵,叩门访汉风——定州古城散记
    仲夏的冀中平原蒸腾着麦香,我在高铁驶入定州西站时推开《定州志》,这座看似寻常的县级市,竟是自秦汉延续千年的中山国故都。六处古迹如同六枚活字印刷的铅字,排列组合出燕赵大地的文化密码。
    开元寺塔 以83.7米的身姿刺破云层时,我的呼吸为之停滞。这座始建于宋代的"中华第一塔",塔身泛着千年风雨浸染的铜褐色,十一级塔檐宛如叠放的经卷。登临塔顶,但见唐河水如墨色丝绦蜿蜒东去,明代《重建开元寺塔记》碑文在斜阳里泛着幽光,仿佛能听见北宋匠人砌砖时的号子穿越时空而来。转过三条青砖胡同,定州贡院的黛瓦朱门豁然眼前。这座清代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科举考场,考棚里的柏木隔间仍残留着墨香。我在"天地玄黄"号舍驻足,木桌上的砚台凹痕里似乎还盛着寒门士子的汗水。突然惊觉,这座考场比北京国子监还年长三十岁,直隶、河南、山东三省的举子曾在此挥毫争锋。文庙的银杏树荫下,定州文庙 的棂星门投下菱形光斑。大成殿内的孔子塑像峨冠博带,目光穿越金丝楠木藻井望向远方。最震撼的是东西庑殿的322通进士题名碑,指尖拂过"苏味道"三字时,这位武则天时期的定州状元、苏轼先祖的事迹在碑文中苏醒。穿过鼓楼东街的烟火市集,晏阳初旧居的灰砖小院静若处子。这位"世界平民教育之父"用过的煤油灯仍在八仙桌上,墙上的定县实验地图标注着百年前的乡村建设轨迹。后院的古槐虬枝盘曲,树影婆娑间似见布衣学者与农民围坐论道。城外的中山汉墓打开地宫之门,黄肠题凑的葬制彰显着汉代诸侯威仪。墓道两侧的耳室里,错金银铜器与彩绘陶俑保持着两千年前的仪态。最令人称奇的是四神空心砖,青龙白虎的线条竟带着草原青铜器的粗犷。暮色中的定州南城门 迎来高光时刻,"迎泰门"石匾被夕阳镀成琥珀色。沿着马道登上城墙垛口,瓮城的轮廓在护城河倒影里愈发清晰。守城铁炮的炮口指向南方,明朝崇祯年间那场惨烈守城战的故事,随晚风在箭楼飞檐间流转。
    离城时携一柄缂丝团扇,经纬间交织着定瓷的月白与塔砖的苍青。这座把博物馆修在庄稼地里的古城,像位大隐于市的学者,将千年文脉化在寻常巷陌的烟火里。当高铁再度启动,我看见开元寺塔渐渐隐入暮霭,如同大地竖起的一支毛笔,继续书写着未完成的文明长卷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