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学多才的蓝花花
![]()
style="letter-spacing: 1px;">
近年来,定州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,让孩子们在博物馆这座文化宝库中,开启了一场场深度、多元的沉浸式文化体验,在探索、思考、协作、实践中,触摸千年历史脉络,点燃文化自信的火花!近日,定州博物馆收到一封来自参与研学活动家长的信件。信中,家长细腻记录了与孩子参与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点滴体验——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何点燃孩子的探索欲,到互动游戏环节中的欢乐瞬间,字里行间满是对博物馆研学活动专业性、趣味性的认可,更传递出文化浸润中亲子共同成长的感动。现将这封饱含真情的信件原文刊发,让更多人感受定州博物馆社教活动赋予家庭的独特价值。指尖触过千年韵 文脉悄润童心间 每逢周末,总喜欢带着孩子参加定州博物馆的社教活动。数年前关注了“定州博物馆”的公众号,起初面对零星推送的社教活动,心中并未泛起太多涟漪,总觉得参与与否皆可。直到一次元旦的“博物馆里的诗词大会”,那场充满诗意的文化盛宴意外成为了心灵的转折点,让我深切体会到这类活动的独特价值。自那以后,每逢定州博物馆有活动预告,我们总会特意腾出时光,郑重地将亲子参与的约定写入日程。最初带孩子走进博物馆,不过是想让她在课业之外多接触些新鲜事物,却未曾想这段文化之旅竟成了岁月里最温润的亲子记忆。看着孩子眼眸中跃动的好奇星光,听着她归家后絮絮讲述定州的千年故事,我清晰地感知到,文化的种子正借着这些鲜活的体验,在稚嫩的心田里悄悄扎根生长。周六(7月19日),定州博物馆又开设了一场“定博一日研学”活动。上午9时,活动正式开始,讲解员就用生动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起了定州的历史。从汉代古中山国的辽阔疆域到宋瓷白如玉、薄如纸、声如磬的技艺提升,从闻鸡起舞的祖逖到现代抗日英雄张寒晖,那些曾经只在书本里见过的文字,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。孩子听得格外认真,小手时不时举起来提问:“阿姨,银缕玉衣里真的装着人吗?”“这两个小东西真的是古代人亲手做出来的吗?”当讲解员告诉孩子们,定州曾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时,出了很多历史名人,我看到孩子眼里满是自豪 ——原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,藏着这么多了不起的过往。在文物展厅里,一件件带着时光印记的展品成了最好的教材。讲解员没有罗列枯燥的年代和数据,而是给每件文物都配上了有趣的传说。孩子指着一件定窑白瓷碗,惊讶地问:“这个碗真的是一千多年前的吗?”当得知这是古人日常使用的餐具时,她小心翼翼地凑近玻璃展柜,轻声感叹:“原来以前的人这么会做东西啊!” 那些冰冷的文物在讲解中变得有了温度,孩子们开始懂得,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先人的智慧与生活。最热闹的环节当属诗词“你画我猜”互动游戏。大屏幕上出现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诗句时,请一位小朋友上台作画,剩下两个小朋友猜。只见那孩子拿起笔,先画了连绵起伏的群山,山间画上几只伸长脖子的猿猴,再在湍急的江面上画了一艘轻快的小船。没等画完,同组的孩子脱口而出:“是李白的‘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’!” 猜对的瞬间,展厅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。轮到我家孩子猜“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”时,上台负责画的小朋友几笔就勾勒出翻滚的波浪,再画一叶小小的扁舟在浪涛中起伏,刚画完船帆,负责猜的小朋友立即准确抢答出正确的诗句时,她的脸蛋上瞬间洋溢起藏不住的笑容,跟着大家一起拍手欢呼。看着这一幕,我忽然明白,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在这样轻松的互动中,让孩子们主动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。周日更是格外幸运,我们刚好预约到了一场定瓷非遗体验活动,孩子早早穿戴好,催着我快点出发,那股子激动雀跃的劲儿根本藏不住,我们就这样兴冲冲地赴约了。活动中的定瓷非遗体验环节,简直让孩子们过足了“工匠大师”的瘾。在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,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着揉泥、拉坯,指尖与陶泥的每一次触碰都充满了新奇。虽然最终成型的小碗个个带着童真的歪斜,但每个孩子都神情专注,眼神里满是对创作的认真。我家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“作品”,小脸上写满了成就感,认真地跟我说:“妈妈,我要把它带回家好好晾干,这可是我做的第一件‘文物’呢!”看着她那郑重其事的模样,我知道,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她的心里埋下了小小的萌芽。回家的路上,孩子还在兴奋地回味着活动中的细节,嘴里念叨着定州的历史故事,手里还比划着拉坯的动作。我忽然意识到,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就像一把钥匙,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文化殿堂的大门。这些活动没有生硬的说教,而是用孩子们能理解、能参与的方式,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。或许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意,但那些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好奇、自豪与热爱,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。当文化以这样生动的方式融入成长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的他们会更加懂得珍惜脚下的这片土地,更加热爱传承千年的文化血脉。感谢定州博物馆用这样温暖的方式,为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,让我们看到传承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。作者:刘芮溪妈妈